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一般不需配制,可按操作要求直接使用,这也是单组分胶的使用方便之处。
对于双组分或多组分聚氨酯胶,应按说明书要求配制,若知道组分的羟基含量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,各组分配比可通过化学计算而确定,异氰酸酯指数R=NCO/OH一般在0.5—1.4范围。一般来说,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配胶时,两组分配比宽容度比非溶剂型大一些,但若配胶中NCO基团过量太多,则固化不完全,且固 化了的胶粘层较硬,甚至是脆性;若羟基组分过量较多,则胶层软粘、内聚力低、粘接强度差。无溶剂双组分胶配比的宽容度比溶剂型的小一些,这是因为各组分的初始分子量较小,若其中一组分过量,则造成固化慢且不易完全,胶层表面发粘、强度低。
已调配好的胶应当天用完为宜,因为配成的胶适用期有限。适用期即配制后的胶粘剂能维持其可操作施工的时间。粘度随放置时间而增大,因而操作困难,直至胶液失去流动性、发生凝胶而失效。不同品种、牌号的聚氨酯胶粘剂适用期不一样,从几分钟至几天不等。在工业生产上大量使用时,应预先做适用期试验。
若胶粘剂组分中含有催化剂,或为了加快固化速度在配胶时加入了催化剂,则适用期较短。另外,环境温度对适用期影响较大,夏季适用期短,冬季长。经氨酯级有机溶剂稀释的双组分聚氨酯胶,适用期可延长。一般溶剂型双组分胶粘剂如,软塑复合薄膜用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,适用期应大于8h(即一个工作日)。
若配好的胶当天用不完,可适当稀释,并上盖封闭,阴凉处存放,第二天上班时检查有无变浊或凝胶现象,若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、流动性好,则仍可使用,一般可分批少量兑人新配的胶中。若已变质,则应弃去。
为了降低粘度,便于操作,使胶液涂布均匀,并有利于控制施胶厚度,可加入有机溶剂进行稀释。聚氨酯胶可用的稀释剂有丙酮、丁酮、甲苯、醋酸乙酯等。
加入催化剂能加快胶的固化速度。固化催化剂一般是有机锡类化合物。